資訊動態
近年來,石屏縣將當地傳統優勢產業豆制品生產加工業作為一項發展工業經濟、提高縣級財力、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工作,通過打造園區經濟、行業整治、污染治理、提升資源優勢等手段,促進產業集約、健康、和諧、跨越發展。
打造園區經濟,促進產業集約發展
石屏縣目前已完成松村豆制品加工區建設,建成廠房7萬平方米,200多家生產戶組團24家企業入駐生產;促進豆制品產業協會恢復運作,充分發揮豆制品產業協會協調功能,提高豆制品生產組織化程度,助推全縣上千家豆制品加工小作坊走“集團化、節約化、生態化”的產業發展路子,加快推進產業集聚、配置優化和資源節約,豆制品生產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
同時,投資1306萬元建成運行園區專項治理豆制品加工廢水的污水處理系統,很好避免高濃度廢水進入城鎮污水處理廠或直接進入自然水體造成污染,實現環境集約發展。2014年,加工區生產豆制品5.42萬噸,銷售收入6.5億元,增加就業人員3100人。2015年,加工區預計生產豆制品6.67萬噸,銷售收入8億元,實現利稅8900萬元,實現就業人員3300人。
踐行質量興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
石屏縣加快豆制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使石屏縣豆制品質量安全工作有措施、有組織、有獎懲;爭取云南省豆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石屏,為石屏縣豆制品質量體系的建設提供了優厚的技術條件;利用優勢品牌,促進豆制品質量建設的鞏固、提升及信譽建設,并積極開發營銷渠道,加大廣告宣傳,很好帶動企業發展。
目前,“石峰”、“紅花”、“北門”、“天泉”、“一品龍”、“延延紅”、“陳寶”、“玉蘭王中王”“彝之坊”“太維”等10個品牌獲得云南省“著名商標”稱號。主要產品豆腐皮、絲、結、腐竹、豆腐干等銷往北京、上海、重慶、江蘇、浙江、安徽、四川、遼寧、蘭州、沈陽、河南、湖南等省市,鮮豆腐由于受保鮮和運輸等因素的制約,目前主要在云南省內銷售。
開展行業整治,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針對豆制品生產過程中,小作坊、黑作坊基本無社會及環境成本造成生產成本低廉,擾亂市場秩序的情況,為切實維護豆制品生產經營秩序,石屏縣組建由工信、質檢、工商、公安等部門人員組成的執法檢查組,嚴格按照《石屏縣豆制品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對豆制品行業開展長期性的監管和執法工作,充分保護合法生產企業,保障豆制品產業健康發展。
自2013年5月開展常態執法以來,共出動執法檢查人員360人次、出動車輛120輛次,發現各種違法行為60次,立案查處15起,罰款40余萬元,沒收違法產品2.5余噸,吊銷生產許可證2家。
強化資源保護,優化產業轉型升級
石屏縣積極構建豆制品產業優勢多級保護提升工作,擴大產業專業度,著力提升資源和技術優勢,為豆制品產業招商引資,規?;?、品牌化發展,實現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打造了優厚的先天條件。
目前,石屏豆腐皮、石屏豆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先后成功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批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商標獲得國家技術監督總局批準;云南省豆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石屏,并通過了發酵性豆制品、非發酵性豆制品和其他豆制品三類11種產品36個項目參數的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現場考核;同時,《云南省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石屏豆制品產業發展條例》獲省人大常委會批準。
主動“走出去”,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石屏縣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主動組織豆制品優良企業主外出考察學習,參加各種展會等,開拓眼光、增長見識,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在縣政府的大力引導及企業主不斷努力下,豆制品企業業主思想觀念不斷進步。
一方面生產自動化改造不斷取得成效。明堅豆制品有限公司、花腰豆制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引進優良的機器設備—食品加工機械、自動卷皮機等進行機械化生產,豆制品深加工、生產自動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另一方面,深加工產品不斷打入優良市場銷售。其中,明堅豆制品有限公司豆腐絲、腐竹已經與優良食品銷售商“山姆會員店”簽訂了每年2000萬、5年達1億的銷售合同,產品單價從10每斤提升到20元左右;鮮豆腐方面帥虹豆制品廠風味即食豆腐干等產品已經進入各種超市,成功在全國進行推廣銷售,打開了石屏縣豆制品由中小市場轉向大型商超發展之路。
打造園區經濟,產業集群一舉多得
石屏縣發揮資源優勢,以打造園區經濟,實行質量戰略、品牌戰略為手段促進豆制品產業節約集約發展,較終實現豆制品加工業的轉型升級,既有利于保護高原明珠異龍湖,又有利于促進豆制品產業科學發展。
石屏通過園區建設初步實現了豆制品加工集聚發展,小作坊生產得到了很好的淘汰。據2013年5月調查統計,自松村豆制品加工區運行以來,全縣共有豆制品加工戶358戶,其中小作坊324戶,比“十一五”期間的1154戶減少了830戶。
產業集群打破了長期以來豆制品加工散、小、弱的發展格局,規?;a水平得到了提高?!笆晃濉逼陂g全縣共有持證企業29戶,目前石屏持有“QS”證的豆制品生產企業達44戶,同比增長51.72%;生產規模從4萬噸/年增長到9萬噸/年,同比增長125%,產值超過10億元。
通過園區建設實現了豆制品加工由分散生產向園區集聚發展,生產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得到了不斷改造和升級,從而促進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
同時,打造園區促進了當地豆制品協會的恢復運行。企業生產經營者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團結協作、抱團發展的理念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園區經濟也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促進了農民增收。僅松村豆制品加工區即可吸納直接從事豆制品生產的農民工2500人,人均增收3萬元。
通過集中生產、集中治理從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每年減少污水排放量達15萬立方,有利于減少豆制品加工對異龍湖造成的污染。
構建“一園三區”,發力打造產業集群
在下一步工作中,石屏縣將繼續立足于豆制品產業優勢,按照工業布局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定位以發展豆制品特色產業為主,其他加工制造業為輔,功能結構為“一園三區”組團式空間結構形態。
“一園三區”包括松村豆制品加工區在內的城北豆制品產業區524.19公頃,主要發展以豆制品為主的生物加工和其他類型的輕工業;城東豆腐加工區92公頃,主要依托老城區天然地下“酸水”生產傳統名特產品“石屏豆腐”;寶秀加工制造區579.55公頃,主要發展加工制造產業,形成相對集中規劃和發展以豆制品為主的特色產業集聚區,努力形成具有核心市場競爭力的產業或產業集群。
打造園區經濟,促進產業集約發展
石屏縣目前已完成松村豆制品加工區建設,建成廠房7萬平方米,200多家生產戶組團24家企業入駐生產;促進豆制品產業協會恢復運作,充分發揮豆制品產業協會協調功能,提高豆制品生產組織化程度,助推全縣上千家豆制品加工小作坊走“集團化、節約化、生態化”的產業發展路子,加快推進產業集聚、配置優化和資源節約,豆制品生產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
同時,投資1306萬元建成運行園區專項治理豆制品加工廢水的污水處理系統,很好避免高濃度廢水進入城鎮污水處理廠或直接進入自然水體造成污染,實現環境集約發展。2014年,加工區生產豆制品5.42萬噸,銷售收入6.5億元,增加就業人員3100人。2015年,加工區預計生產豆制品6.67萬噸,銷售收入8億元,實現利稅8900萬元,實現就業人員3300人。
踐行質量興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
石屏縣加快豆制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使石屏縣豆制品質量安全工作有措施、有組織、有獎懲;爭取云南省豆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石屏,為石屏縣豆制品質量體系的建設提供了優厚的技術條件;利用優勢品牌,促進豆制品質量建設的鞏固、提升及信譽建設,并積極開發營銷渠道,加大廣告宣傳,很好帶動企業發展。
目前,“石峰”、“紅花”、“北門”、“天泉”、“一品龍”、“延延紅”、“陳寶”、“玉蘭王中王”“彝之坊”“太維”等10個品牌獲得云南省“著名商標”稱號。主要產品豆腐皮、絲、結、腐竹、豆腐干等銷往北京、上海、重慶、江蘇、浙江、安徽、四川、遼寧、蘭州、沈陽、河南、湖南等省市,鮮豆腐由于受保鮮和運輸等因素的制約,目前主要在云南省內銷售。
開展行業整治,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針對豆制品生產過程中,小作坊、黑作坊基本無社會及環境成本造成生產成本低廉,擾亂市場秩序的情況,為切實維護豆制品生產經營秩序,石屏縣組建由工信、質檢、工商、公安等部門人員組成的執法檢查組,嚴格按照《石屏縣豆制品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對豆制品行業開展長期性的監管和執法工作,充分保護合法生產企業,保障豆制品產業健康發展。
自2013年5月開展常態執法以來,共出動執法檢查人員360人次、出動車輛120輛次,發現各種違法行為60次,立案查處15起,罰款40余萬元,沒收違法產品2.5余噸,吊銷生產許可證2家。
強化資源保護,優化產業轉型升級
石屏縣積極構建豆制品產業優勢多級保護提升工作,擴大產業專業度,著力提升資源和技術優勢,為豆制品產業招商引資,規?;?、品牌化發展,實現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打造了優厚的先天條件。
目前,石屏豆腐皮、石屏豆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先后成功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批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商標獲得國家技術監督總局批準;云南省豆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石屏,并通過了發酵性豆制品、非發酵性豆制品和其他豆制品三類11種產品36個項目參數的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現場考核;同時,《云南省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石屏豆制品產業發展條例》獲省人大常委會批準。
主動“走出去”,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石屏縣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主動組織豆制品優良企業主外出考察學習,參加各種展會等,開拓眼光、增長見識,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在縣政府的大力引導及企業主不斷努力下,豆制品企業業主思想觀念不斷進步。
一方面生產自動化改造不斷取得成效。明堅豆制品有限公司、花腰豆制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引進優良的機器設備—食品加工機械、自動卷皮機等進行機械化生產,豆制品深加工、生產自動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另一方面,深加工產品不斷打入優良市場銷售。其中,明堅豆制品有限公司豆腐絲、腐竹已經與優良食品銷售商“山姆會員店”簽訂了每年2000萬、5年達1億的銷售合同,產品單價從10每斤提升到20元左右;鮮豆腐方面帥虹豆制品廠風味即食豆腐干等產品已經進入各種超市,成功在全國進行推廣銷售,打開了石屏縣豆制品由中小市場轉向大型商超發展之路。
打造園區經濟,產業集群一舉多得
石屏縣發揮資源優勢,以打造園區經濟,實行質量戰略、品牌戰略為手段促進豆制品產業節約集約發展,較終實現豆制品加工業的轉型升級,既有利于保護高原明珠異龍湖,又有利于促進豆制品產業科學發展。
石屏通過園區建設初步實現了豆制品加工集聚發展,小作坊生產得到了很好的淘汰。據2013年5月調查統計,自松村豆制品加工區運行以來,全縣共有豆制品加工戶358戶,其中小作坊324戶,比“十一五”期間的1154戶減少了830戶。
產業集群打破了長期以來豆制品加工散、小、弱的發展格局,規?;a水平得到了提高?!笆晃濉逼陂g全縣共有持證企業29戶,目前石屏持有“QS”證的豆制品生產企業達44戶,同比增長51.72%;生產規模從4萬噸/年增長到9萬噸/年,同比增長125%,產值超過10億元。
通過園區建設實現了豆制品加工由分散生產向園區集聚發展,生產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得到了不斷改造和升級,從而促進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
同時,打造園區促進了當地豆制品協會的恢復運行。企業生產經營者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團結協作、抱團發展的理念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園區經濟也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促進了農民增收。僅松村豆制品加工區即可吸納直接從事豆制品生產的農民工2500人,人均增收3萬元。
通過集中生產、集中治理從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每年減少污水排放量達15萬立方,有利于減少豆制品加工對異龍湖造成的污染。
構建“一園三區”,發力打造產業集群
在下一步工作中,石屏縣將繼續立足于豆制品產業優勢,按照工業布局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定位以發展豆制品特色產業為主,其他加工制造業為輔,功能結構為“一園三區”組團式空間結構形態。
“一園三區”包括松村豆制品加工區在內的城北豆制品產業區524.19公頃,主要發展以豆制品為主的生物加工和其他類型的輕工業;城東豆腐加工區92公頃,主要依托老城區天然地下“酸水”生產傳統名特產品“石屏豆腐”;寶秀加工制造區579.55公頃,主要發展加工制造產業,形成相對集中規劃和發展以豆制品為主的特色產業集聚區,努力形成具有核心市場競爭力的產業或產業集群。
- 上一個:生產制作千張布 對其強力影響很大的因素
- 下一個:如何讓干豆腐布延緩老化和損壞?